阿拉山口:引領中歐班列迸發新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位于中哈邊境的新疆阿拉山口,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是我國唯一的集鐵路、公路、原油管道并舉的國家一類口岸。越開越紅火的中歐、中亞班列,也讓阿拉山口的商貿物流迸發新的活力。

據悉,自2011年“渝新歐”班列開通以來,內陸多個省份陸續開通經阿拉山口鐵路口岸發往歐洲的貨運班列,中歐班列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要務實合作舉措。截至今年7月份,經阿拉山口口岸常態化開行的線路已達10條(渝新歐、漢新歐、鄭歐班列、蓉歐快鐵、義新歐、合新歐、長安號、鵬新歐、廈新歐和山西臨汾至德國慕尼黑班列),截至7月份,通行班列突破3000列,達3401列。
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阿拉山口海關監管中歐國際貨運班列1123列,貨運量57.36萬噸,貨值約51億美元,同比增加97.71%、66.74%和1.26倍,班列數量首次實現年度破千2017年1月份至8月份,阿拉山口海關監管1138列,同比增長70.36%;貨運量42.86萬噸,同比增長126%,共計95284個標箱,連續兩年突破千列大關。
9月7日,阿拉山口海關監管科科長李農和副主任科員陳志武在離國門8公里的中歐班列換裝車間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李農表示,中歐班列最初基本上一月一班,后來發展到一周一班,再到現在的每天三四班,開行頻率不斷加快。此外,實現雙向、穩定常態對開。起初貨源不足,同質化競爭激烈,班列也大都“有去無回”,利用率低,無法降低用箱費用,不利于班列可持續發展。如今,返程班列通過“混拼共行”的運行模式,滿載率不斷提高。此外,原先以IT產品為主的單一貨源結構得到改變,拓展到歐洲機電產品、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工程設備、醫療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商品趨向多樣化。

阿拉山口中歐班列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為提高中歐班列通關效率,相關部門反復推敲單證票據流轉、口岸換裝作業、申報查驗等通關環節,確保各作業環節無縫銜接,使班列在口岸停留的時間由12小時壓縮至4小時以內。今年以來,更是將所有業務科室前移至現場辦公,實現了班列通關業務的集中辦理,取消班列通關作業環節4個,縮短通關時間30分鐘以上。
此外,李農告訴記者,阿拉山口海關開辟中歐班列“綠色通道”,實行“預約通關”和“隨到隨放”的有機制結合,確保通關服務“24小時不斷檔、365天不停歇”。利用H986大型貨運列車檢查系統,對中歐班列實行非侵入式機檢查驗。
當年荒無人煙的戈壁灘,現已華麗轉身為功能齊全、活力十足的國家一類口岸。集鐵路、公路、管道、航空為一體,由新疆交通末端成為向西開放前沿的橋頭堡,如今的阿拉山口口岸已然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見證者、實踐者和受益者。
近幾年,阿拉山口口岸過貨量、貿易額、海關稅收三項數據分別占全疆口岸總量的38.6%、26.2%和60.8%,出口量、貿易額、海關稅收連續9年位居全國陸路口岸第一位,已發展成為全國過貨量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第一陸路口岸和新疆“由交通末端變對外開放前沿”無可替代的龍頭口岸。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是新疆第一個、全國第十六個綜合保稅區。搶抓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大好機遇,發揮好口岸的區位優勢和綜保區獨特的政策、功能優勢,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為當地經濟發展交出了靚麗的答卷。2014年封關運營到2017年8月份,實現過貨量近200萬噸,進出口貿易額60.98億美元。
綜保區管委會副主任、招商局局長 王新春說:“應該說是從我們14年的6月18號開始呢就是封關運營了,到目前為止我們整個過貨量這個將近200萬噸,這個整個貿易額就是60億美金以上 那么整個從我們的通關過貨每年是呈這個百分之五十的這樣一個增速,這是因為跟中亞這個俄羅斯之間的這個貿易往來越來越緊密了。”
進駐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的企業享有進出口保稅、退稅、免稅等特殊優惠政策,還享受進口貨物免配額、免許可證管理等政策。企業就地可以開展保稅倉儲、加工,使得原本只是經過阿拉山口口岸的資源愿意留在綜合保稅區內加工轉化,大大激發了阿拉山口的經濟增長活力。綜保區獨特的區位、政策等方面優勢吸引了國內外343家企業先后入駐園區,在倉儲物流、糧油加工、原油倉儲加工、國際貿易等諸多行業需找新的商機。
王新春說:“這次我們10月2號是在我們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由我們阿拉山口市委政府、阿拉山口綜保區管委會跟我們(河南)新野紡織有限公司簽約了十億元的這個紡織項目,新野紡織看中了我們國內國外的這種兩種資源,也是利用國內國外的兩個市場來落戶我們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那么這些產業的集聚也是為我們這個阿拉山口在十三五末打造我們新疆進出口紡織服裝集散基地打下了一個基礎。 ”
本著“打造區域性國際物流分撥配送中心、保稅加工制造業基地、高端國際商貿服務區”的發展定位,阿拉山口的發展藍圖愈加清晰——初期著力打造1個中心、6大產業,培育4類加工制造業;中期通過物流帶動,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吸引配套企業集聚,實現產業聚集效應;遠期拓展新類型,在期貨金融、電子交易等領域,實現產業的乘數效應。
王新春說:“應該說是從我們有色金屬倉儲交易、農產品糧棉油加工產業的積聚和已經成為西北區域的整車進口第一大口岸 包括我們跨境電子商務飛速的發展和我們整個的木材的交易量不斷提升 應該說是我們這幾個產業已經初具雛形。”
目前,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已復制推廣了上海自貿區的14項政策,正打算單獨申報第三批地方自貿區,從而進一步加快阿拉山口市由通道型經濟向區域型經濟轉型的步伐。
王新春說:“應該是我們阿拉山口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從國家層面包括我們自治區到我們州上市上各個層面的關心,我們不斷的出臺各種各樣的政策幫助企業解決他們在運行和發展中的瓶頸 比如我們出臺的跨境電商的政策、整車進口產業的政策、棉紡織的糧棉油的政策等等相關這些的產業政策 也是通過這些政策首先要給企業要給實,要”能落地 而且要有執行力,相信企業能夠發展好。”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展望未來的五年,“一帶一路”倡議必將給沿線國家發展帶來巨大商機。阿拉山口這個黃金口岸將以綜保區率先發力,引領博州一區三園和州域經濟整體突破,帶動新疆大進出口產業聚集區的跨越發展。
王新春說: “阿拉山口整個的未來發展的我們期望的打造一個國際物流分撥配送中心,國際物流分撥配送中心,我們按照這個方向希望在自治區的一帶一路核心區我們能夠發揮阿拉山口在一帶一路的核心節點的作用。在十三五我們的目標就是,依托我們綜合保稅區能夠實現兩百萬噸以上的落地加工量進出口貿易量達到500萬噸 貿易額達到60億美金以上,真真正正的我們在十三五末能夠實現在我們博州的阿拉山口的GDP占到博州一半以上,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大干五十天,確保三不出,以優異的成績喜迎十九大。”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新疆環宇捷安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ICP備案號:新ICP備16001661號-1 |